历史的长河中,总有那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时刻,跨越国界、种族和语言,凝结成不朽的友谊。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在中国国家博物馆,一场名为“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”的专题展览今天开幕,娓娓道来一段段关于支援、并肩作战的动人故事,仿佛将观众拉回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。
以物证史,打开尘封的记忆之门
步入展厅,首先映入眼帘的,是埃德加·斯诺的行李箱。它静静地陈列着,却承载着一段不平凡的旅程。在全民族抗战尚未全面打响之时,这位富有远见的美国记者,凭借他对这片土地涌动的力量的敏锐捕捉,写下了震动世界的《红星照耀中国》。这让世界第一次透过文字,真切了解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态度、战略,以及敌后战场鲜为人知的真实图景。
埃德加·斯诺
飞虎队
“我们希望以这只行李箱为叙事起点”,策展人、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黄黎介绍道,串联起文物、历史图片与珍贵档案,让观众循着真实的足迹,去探寻“红星何以照耀中国”的答案,感受那段岁月里信仰的温度与历史的必然。
此次展览分为“报道·发声”“军事·战斗”“救护·医疗”“援助·捐赠”四个单元,汇集了300余件套实物和400余张照片。它们共同描绘出跨越种族与国界的人性光辉,与正义力量并肩作战的精神丰碑。其中,不少展品和图片更是首次与公众见面,为观众提供了一个“他者之眼”观察中国抗战的独特视角。
笔尖道义,战火中结成生死之交
在“报道·发声”单元,观众可以看到外国记者们用笔尖传递的正义之声。斯诺的红军八角帽(复制件),虽然颜色已褪,却依旧闪耀着历史的光芒。史沫特莱亲历中国抗战的著作《中国的战歌》,更是以“中国的士兵,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贫穷而光荣的先锋战士”为献词,向世界发出中国人民不屈的呐喊。1944年,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冒着危险奔赴延安采访的名单,也陈列其中,见证了信息传递的艰难与重要。
斯诺的红军八角帽
在“军事·战斗”和“救护·医疗”单元,imtoken官网正版入口国际友人的身影更加鲜明。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作战出发人员姓名表,记录着他们用热血浇铸中俄友谊的英勇篇章。美国飞虎队员们,用他们的“钢铁之翼”开辟了驼峰航线,为中国战场带来了急需的物资。还有盟军总部授予曾任滇缅公路总设计师李温平的奖旗,表彰他为协修中印公路的卓越贡献。
盟军总部为表彰李温平的卓越贡献而授予的奖旗
白求恩,这位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,他的《自画像》,仿佛仍在静静地诉说着他对中国人民的深情。他率领加美医疗队,带着药品和医疗器材,在延安和晋察冀边区救死扶伤,用精湛的医术延续了无数生命。
白求恩自画像
马海德夫妇的婚姻证
与此同时,陕甘宁边区民政厅发给马海德夫妇的婚姻证,则记录了一段跨越国界的爱情在中国土地上开花结果的温馨故事。傅莱,这位1米92的“洋战士”,他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通知书,更是见证了他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,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的坚定身影。
心的联结,汇聚全球反法西斯力量
“援助·捐赠”单元,则凝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支持与力量。英国人林迈可,在协助延安向海外发射无线电信号和进行英文广播的同时,也冒险为抗日根据地输送药品和通讯器材。毛泽东签名并赠予莫莉·雅德的歌剧《农村曲》说明书上,“全世界青年团结起来!”的字样,更是那个时代国际青年共同心声的写照。
保罗·罗伯逊灌制唱片《起来》
美国黑人歌星保罗·罗伯逊灌制的唱片《起来》,用激昂的旋律,汇聚了全球反法西斯的力量。这套包含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等歌曲的唱片,其版税和发行收益全部捐赠给保卫中国同盟,成为国际友人支援中国抗战的有力实证。
这场展览,让观众看见,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,并非孤立无援。无数国际友人,以他们或笔、或血、或心,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,共同铸就了人类历史上反抗法西斯暴行、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伟大篇章。他们的故事,将永远激励着观众珍视和平imtoken 1.0官网下载,铭记历史,续写新时代的友谊与合作。